尤其是当杨明命人把束脩抬入书院之后,他认识了一样新东西:书带草。
就是他先前从书院小路经过时看到的那种草,其作用是代替绳子用于捆扎竹简。
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书院教学条件艰苦,买不起那么多绳子。
在不其山的第一天,杨明并没有开始学郑学,而是在一弟子的帮助下学习古文经。
郑学兼采古、今文经,自然需要通宵两家之学。
直到寅时,他才下山。
“要是无趣,你明日可以不用跟来。”下山路上,杨明向张辽说道。
明日他便要搬东西到书院,在附近结庐向学。
“不无趣,山上幽静,我看兵书都能专心许多。”张辽笑着回道。
杨明见状也未再言语。
不多久,他们回了不其县。
正走着,前方巷子里忽然传来一阵打闹声。
经过时,杨明转头看到是一群小孩正在踢打一个小孩。
那小孩蜷缩着身子,用双手死死护住脸部。
“叫你偷!”踢打之中,有人喊道。
看样子应当是被打的小孩偷了谁家的东西。
杨明本来不想管,却看到张辽此时站在巷口,双手握拳,面带怒意。
“想去帮,便去帮,但要帮只许你一人去。”杨明给了张辽一个选择。
张辽二话不说,直接冲了进去。
霎时间,巷内鸡飞狗跳。
张辽学过武,刚开始占据上风。
但是对方人多,他很快被逼到角落。
就在这时,他发现不远处有根木棍,心一横,挨了两拳一个翻身过去,然后抄起木棍就开始反打。
有了武器在手,他习武的优势迅速发挥出来,那些小孩很快便被打得一哄而散。
杨明此时走了进去,张辽已把那小孩扶了起来。
也就是这时,杨明注意到被扶的小孩长相有些特别,看着像是胡人。
“你会汉语?”杨明开口问道。
小孩抬头看了一眼杨明,点了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
“王胡。”
胡人中并没有王姓,这么说来,他父亲应当是汉人。
“你偷人东西?”
“我没有!那是伏氏发的!”王胡情绪忽然有些激动。
“那他们为什么说你偷?”杨明追问道。
“他们……”王胡欲言又止。
“把你当胡人?”杨明问道。
王胡未说话,算是默认。
杨明从怀里拿出一些五铢钱:“去买些吃的吧。”
“你我不相识,我不能平白要你的东西。”出乎杨明的意料,王胡竟然还拒绝了他。
“那你就当是借的,以后有机会还。”杨明又递了过去。
王胡犹豫少许,接了过去,接着躬身对杨明拱手行礼:“不知少君姓名,他日定当归还。”
杨明暗自称奇,这小孩还竟还懂礼数。
其实这点五铢钱对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不过出于礼数,他还是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名字和住处。
王胡闻言,再次躬身致谢,然后一撅一拐地走了。
杨明望着其背影,抚颔笑了笑。
“走吧。”他接着说道。
他并没有去问为什么张辽要救人,或许是张辽以前也被这样欺负过,又或许是这样误会过别人,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辽方才展现出了勇气。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翌日,杨明准备带着张辽再上不其山。
阿一此时主动要求一起上山。
“不许,我是去求学,不是去享受,而且你是女子,多有不便。”杨明拒绝。
“那婢子每日给你送饭上山。”阿一还有些执拗。
杨明正要开口。
“夫人要我照顾少君,若少君瘦了、病了,夫人必定拿我是问。”阿一马上说道。
杨明一时间哭笑不得。
若是普通婢女,他哪需要在乎对方想法,汉代的婢女那都是明码标价,与商品无异。
可偏偏是王异的贴身婢女,且这一路过来对他悉心照顾,无微不至。
他最后只能点头,允许阿一送饭上山,当然也安排护卫在路上护她周全。
安排完,杨明便带着张辽、阿一,以及一众民夫上了不其山。
庐,在汉代便是房屋之意,如内宫中的宦官庐,侍中庐(又称侍中寺)。
所以结庐不是盖个茅草屋,而是建筑房舍之意。
袁绍在汝阳袁氏墓旁结庐六年之久,自然也不可能是茅草屋之类。
民夫们在忙着结庐,杨明则在书院之中继续研习古文经。
几日研习下来,他更深入知道为何古文经能在民间流行。
今文经,口述传承,微言大义,大多是朝廷需要什么,就摘出一句,然后曲解其意,甚至杜撰一句,为其所用。
这无异于忽悠,但这等忽悠久了,谁都知道是假的。
只不过因为是官学,牵扯着世家利益,传承已久,官员们都不愿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而古文经则重训诂,求本意。
先秦之文字、发音,和汉代皆有不同。
所以训诂,就是以文字之形体与发音,解释文字本意。
即为追求本意,自然无法曲解其意,也更容易为人接受。
而且今文经为官学已三百余年,世家大族皆习,又因察举制,相互之间利益输送,垄断士人上升渠道。
那么自然的,站在对立面的古文经,便如同宦官之鸿都门学一样,为打破垄断之工具。
民间之士苦于无上升渠道,又多不愿与宦官合流,自然倾向古文经。
在知晓这些后,杨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古文经就是世之良药?
也并不是。
所谓古文经就是追求经文本意,那么经文一定就是对的吗?
或者即便经文是对的,就一定符合汉代社会吗?
社会在前进,经文也有时代局限性。
经学之争,说到底依然是政治之争。
若今日大汉独尊道家,那经学之争,必然就会成为道法之争。
因此对杨明而言,他只需知道郑学有成为国学之潜力,然后可以利用它整合政治资源即可。
更深入的研究,于他而言并无用处。
不过,即便浅尝辄止,也需学有所成,不然泛泛而谈,自然谁也不会信你。
并且兼采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古、今文经之争自汉哀帝始也有近两百年,自然也有不少人尝试兼采,但无一成功。
这也让杨明越发好奇,郑玄是如何做到的。
在不其山求学的第八日,郑玄终于准备要在书院进行授课。
杨明也即将迎来他学习郑学的第一课。
此次授课是面向所有弟子。
与大儒而言,弟子均有入室弟子与普通弟子之分。
入室弟子不仅能时常得到与大儒私下交流、论经之机会。
例如古文经大儒、郑玄之师马融,只授课于入室弟子,然后再由入室弟子教授普通弟子。
郑玄昔日便是因此求学三年不得见马融一面。
也因此,郑玄授课,大多面向所有弟子。
他授课时往往大门敞开,其内弟子满座,门外窗外也都站满弟子,场景颇为壮观。
这一日,他从庐中出来,准备往书屋去。
时不时有弟子与他拱手行礼。
虽是初来求学,但当初田埂行师礼,他便成了郑玄的入室弟子。
孙乾此时也回了不其山,见到杨明后与他并肩而行。
一番交流,杨明得知孙乾此前是去东莱黄县救灾。
“如今东莱先起了疫,北海怕也难以幸免。”孙乾满是感慨。
东汉时尚无瘟疫一词,疫便是瘟疫。
因饿死的尸体无人处理,就如杨明初来北海时所见那般,便会起疫。
杨明闻言也是一阵唏嘘。
三国小冰河时期,这个前世他所研究过的内容。
它的伊始,还要追溯到王莽新政,那时气候开始转冷转干燥,暴雨开始集中,水灾、旱灾、雪灾、冰雹,接踵而至。
汉代以农耕为主,对频繁的天灾毫无抵抗之力,百姓无以为继,便接连爆发了赤眉、绿林起义。
到东汉建国,这样的气候仍未得到缓解,尤其是进入桓帝之后,情况比昔日王莽新政时更为恶劣。
他穿越那么多年,每年也是天灾不断。
天灾尚且如此,更别提有赵延之流的人祸,此时的百姓,最是困苦。
他们正说话间,前方忽然一阵吵闹。
两人循声走了过去。
人群之中,有一小孩正被一弟子拎着手。
周围弟子指指点点,他却一直低着头。
“何事喧哗?”孙乾开口问道。
孙乾也是入室弟子,且求学多年,颇有威望。
他这一开口,众人便安静下来,让出一条道来,马上也有弟子上前汇报。
原来是这小孩想从山口混入书院,被守在那里的弟子逮个正着。
“这黄口小儿屡教不改,每次夫子授课,他都来义舍混吃食。”弟子气愤道。
孙乾闻言教育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此为童子,与他吃食又如何?”
说完,他还不由叹了口气,当是又想到如今东莱之疫,不知有多少小孩像眼前童子一样。
书院自是无力救助更多人,但也不至于连一童子都不能救。
“他是胡人。”那弟子开口回道。
孙乾愣了一下,周围也是议论声再起。
“我并非来此混吃,我为求学而来!”就在这时,那小孩终于抬起头来,气鼓鼓地说道。
杨明看到此人时却愣了一下。
这不是那日张辽在巷子里救了的王胡?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杨明曹节的扬名肉末大茄子最快更新
第二十六章 王胡免费阅读.https://www.xfanjia.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