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所产的青盐品质最好,东京供销社卖的青盐,第一等的就是青海戎盐,是朝廷甘肃省和四川省与蒙古和硕特汗国的青海八台吉们搞茶马贸易时,交换过来的。
从遥远的青海运回四川,再沿江而下出海,再海运到蓬莱。
因为几千里路,所以价格极贵,每斤要好几百文,尤其是这第一档的青海戎盐,更属精品,一斤千文。
这种精品青盐,就算在产地青海,那也是汗王、台吉们才能享受到的,一般的也用不到这么好的盐。
当然,这么贵,主要还是税贵。
每个店,只要卖盐,都得有卖盐部贴(执照),批发店一年要纳五十块的执照费,专门的零售店二十块,兼营零售店十块,摊贩五块。
绍天朝盐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朝廷只负责统购,制与销都归民,且不设专商、专岸这些制度,朝廷在各个盐产区设立盐仓,派官负责监督盐产出并收购入仓,向盐民征收一笔出产税。
所有想贩盐的人,都可以来盐仓买盐。
只需办一纸执照,比较便宜,这相当于执照税。
然后就可以买盐了,订好数量,然后纳税开票,这交的是食盐专税,这个税是最贵的,按批发价百分百征税,比如说一百斤一包盐,盐仓是二百文一包,两文钱一斤,则就要交二百钱的税,一斤税两钱,翻倍。
交完税,再交盐款,然后开票领盐,就可以自由的运输售卖了,随便贩哪去卖,一律不拘,没有专业的经销区,也没有专门的经销商,就是不许掺假、缺斤少两,或者过高抬价等。
当然,如果经过海关、常关,还得交关税,另外还要交行厘。
落地税按值征百分之十,在哪落地在哪收,另住厘也征百分之十。
行厘相当于关税附加,运输时只征一次,税率百分之十。
官收商卖,公卖费还有百分之十。
为了更好的收税,朝廷现在试行的是在盐仓一次纳税的办法,除了盐民的产出税自己交,其它的全都是由来买盐的商人先交了。
总共是盐税百分百,关税百分之十,行厘百分之十,落地税百分之十,住厘百分之十,公卖费百分之十,所以实际征收是百分之一百四。
盐产税是百分之十。
山东这里的盐是海盐,其生产成本很低,一斤盐有的收购价原先不到一文钱,而朝廷统购食盐,
在各地收购百姓制的盐,根据其不同品质,每百斤收购价由一百文左右,今年朝廷提高了收购价,品质好的一百文一包。
如果按一钱银一百斤盐,他们一包盐需缴盐产税十文钱。
盐仓向盐商卖盐,则是翻倍定价,二钱银一百斤,盐商按此价纳各项税二钱八分,总共缴纳盐价和盐税等共四钱八分。
明以前对盐民征收盐课,一般都是额定盐课,按规矩是每引盐征两钱一分多银子,一引两百斤,百斤征银一钱,实际则多为额定征收,比如一亩盐田征银三钱,实际还要加部缺银等。
明代盐民的盐课实际税率很高,所以盐民就把盐私卖给盐贩,成为明代私盐泛滥的源头。
而现在绍天朝,罢除盐课,改为盐产税,按纳盐时实际所产收税,百分之十,一百斤才征十文钱左右,相比以前一百斤征一钱银,实际是降低十倍税率。
而以前盐民还要交各种附加摊派,故此导致了私盐的源头泛滥。
盐商在盐仓交税开票取盐贩销各地,其最大成本除了税就是运费,所以远近不同,盐价也不同。
登莱这里距离盐场极近,甚至本身就有盐仓,所以几乎没有运输成本。
皇家少府监下的皇家供销社也经营盐业,凭着皇家名号,占据了东京盐销售的大半份额,其实皇家还有盐运商行专门运盐到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去,然后在各地还建有盐批发行,搞批发销售给盐贩们,也批发给自家的经销社。
只不过盐运商行和各地盐批发行、经销社都是分开独立,各计盈亏。
供销社做为销售的,他在盐商手里买盐时,就得向盐商把那百分之十的代缴公卖费结算给盐商,他自己则还另要交盐牌照费、定额营业税、住厘。m.xfanjia.com
盐商按贩卖运输远近,加上运输等成本后,再加价卖给各地盐贩,不过因为如今是任由贩运销售,所以盐商也不敢乱加价,价格过高,别人就会买其它盐商的盐卖。
所以就算是皇家盐运行也会把这个价格控制的比较合理,供销社做为终端批发零售也不会提的太高。
市场经济下,任何过高的价格,往往都是给竞争对手抢夺市场的机会。
这就是打破垄断带来的一个好处之一。
东京供销社直接从盐仓拿盐,四钱八一百斤盐,成本才四文八,他一张牌照一年五十块,营业税定额的也不算高,只要卖的多,摊下来成本很少。
以东京的销售量,除去人工的其它税费成本仅五文一斤,所以在东京盐价一般都是六七文钱一斤,仍然有的赚。
当然好的盐价格则贵些,如青海来的最好的青盐,卖千文一斤,这玩意就跟奢侈品一样了,不是对面普通百姓的。
普通百姓吃的山东本地海盐,最便宜的甚至只卖六文一斤,可仍然是没有掺半点土的好盐,虽然粒大了点,但比以前的官盐好多了。
再精细点的七文一斤,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八文一斤的,已经细如粉白如雪了。
六百钱一百斤,这个价格比崇祯年间,已经非常便宜,尤其是这质量,以前的私盐都没这么好。
万历年间,江西一斤走私淮盐,最少十四钱,这可是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
在嘉靖万年物价还比较平稳的时候,广东那边的走私生盐,卖到广东江西才有七八文一斤,而什么叫生盐,就是那种天然的海边盐场或是盐湖,没有加工过滤,有的直接就铲起来卖,有的直接晒了装起,没有溶解、提纯、加工过程,这种盐如果拿去喂牲口腌鱼腌菜还行,如果食用,其实很不好。
既结板结块,又苦涩,还有许多杂质。
但熟盐价格高,尤其是官盐价高的时候,这种走私生盐便宜,百姓哪还顾的好不好,毕竟在湖广,说算武昌这样的水陆码头集散中心,盐商都敢把批发价定到五十文一斤。
安徽一带也是紧邻长江,靠近两淮盐场,也能卖到三十多文一斤的批发价。
遇到战乱水灾等情况,一包盐甚至能卖到十来两银子,川贵等地盐价长期是上百文一斤,甚至三五百文,好多人根本吃不起盐。
这也是明代私盐泛滥的原因所在,朝廷的盐税重,所以官员、盐商、盐丁、百姓都在贩私盐,大明盐税定的极高,结果征税成本却又极高,最后收上来盐税一年不过百来万两而已。
本来按他的盐税,实际盐税额收上来起码也当是一千多万两的。
结果却是盐丁灶户苦于盐课,百姓吃不起盐不得不淡食,朝廷又没收到盐税却挨了骂,最终其实就是肥了盐商和那些盐官,形成了许多盐商寡头。
扬州能在明清成为巨富之地,正因为有这些官商勾结的盐商盐官们,他们的银子来的太简单,身家百万千万两银子,花起银子来自然是不心疼,起园林养瘦马,摆桌酒宴几千两,买个妓女上千两,所以扬州园林闻名,青楼兴盛。
晚明以来,私盐在市场上占有率极高,可能达到七八成之多,所以也形成了很奇怪的现象,官盐的盐税和盐价很高,但每年销售额很少。而百姓用盐,也大多是吃的私盐,价格较低,不过国家的盐税盐利也尽被侵吞。
崇祯年间,王夫之老家衡州,盐每斤三四分白银,这还是从广东那边运来的私盐,从广东到长沙武昌,这条私盐航线,可是极其暴利。在他与堵胤锡等起兵之初,还立马靠控制这条盐运线,每年获得上百万两银子以充义军军费。
如关中的华州等地,盐价甚至升到每斤九分银了。
向来缺盐的云贵,多靠井盐和青海的盐,在战乱路阻的情况下,有许多人甚至一两年都没尝过盐味,不得不刮硝盐吃。
绍天朝朱以海起兵之初,就在控制区改盐制,控制盐场后任商贩购买运销,收税较低,这样做的极大好处就是争夺市场占有额,并能进一步打击走私。
私盐泛滥最大的问题,还是贩盐有暴利可图。
像如今王夫之老家的盐,还是官售熟盐,也是从广东运过去的,一斤仅十文左右,长沙、夷陵也不到二十文一斤。
借助水运,运盐成本降低,尤其是关卡上的层层加征摊派没有后,让盐成本大减,特别是取消了过去盐商垄断的制度后,市场调节下,哪里盐近哪里运,中间层层贩销的环节也少了,都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虽然盐看似卖的便宜了,但朝廷在其中征收到的税却并不少。
一文钱一斤买进来的盐,所有环节收税和加价,涨了几倍,变成快五文钱。
百姓平均一年要吃多少盐?如果盐价不是太高,那么七八斤盐是要吃到的,所以每年产销的盐是数亿斤,以明万历年人口数量,可能一年要吃掉十亿斤盐。
就算现在一年全国只消耗六亿斤盐,这也是个大数字。
现在鞑子虽然还控制着不少地方,但他们现在自己迁界禁海,其境内最大的几个盐产区如山西解池、蒲滩,以及宁夏盐池,现在基本都被明军控制着,他们几乎完全失去了盐产区。
所需用盐,都要靠从明朝这边走私过去。
晚明时,朝廷想尽办法从盐上弄钱,商人得买盐引,还要买余盐以补正课,支盐时,每引还要缴纳五分银存留司库称赈济银以备灾荒,还有什么火盐钱,修漕河盐银,甚至还有常例的科罚银、割罚银、纳银,另还有脚价、包索费等八项。
另外收了银子到取盐,还有时间差,还能有个利息收入,这笔利息都有五六万两。当然,朝廷还可以超发盐引,让盐商捐银捐米,水商纳的牙税等,一年理论上这些收益加起来有两百五十万两。
仅两淮盐场,可年产十亿斤,嘉靖年间,两淮盐场就产三百七十万引,七点四亿斤盐,还有几亿斤的私盐。
明朝曾经实行过按户口食盐钞制度,十五岁以上大口岁食盐十二斤。
万历时食盐需求达到十八亿斤左右,但官销仅五亿斤左右,三分之二市场被私盐占据。
明朝也改革过几次盐政,但都没太大效果,说到底还是盐商们官商勾结垄断,形成了盐业寡头,严重影响着朝廷的盐政。
食盐市场是有限的,要多卖官盐,则私盐就必然受打击。
朱以海现在的政策就是降低官盐价格,抢占市场占有率,以此降维打击私盐贩。虽说他的官盐依然加了不少税,但纳税开票后,一路上就可以畅通无阻。
而私盐无票,其运输成本会高,以前利润高,盐户、盐商、盐官、沿途地方关卡、地方官员等都在里面分钱,大家一起勾结。
而现在官盐的价格,已经让私盐的利润空间很低了,如果他还要继续维持走私网,打点关卡,那可能成本比缴税也没区别,还得担着砍脑袋、抄家流放的风险,这就不值得了。
尤其现在想掏银子勾结官吏的成本风险还大,监察太严格,没足够的利益官吏也不敢乱来。
就连盐丁们盐课减少后,现在制盐实际收入也提高了许多,用不着冒那么大风险去卖私盐,直接卖给盐仓既省事又赚钱。
而现在新朝新气象下,参与走私的官吏、士兵、胥吏也会少许多,毕竟查的严格。
在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就会变少。
正经盐商的成本是税和运输,而走私盐商他们的成本除了运输,还有打通关节,以及违法的成本。
官盐都是精制盐,还仅卖几文钱一斤了,私盐还怎么卖?
现在朝廷一边是收盐税,一边也有官营的运输行、盐店铺,还有皇家经营的运盐行、盐仓盐栈盐铺等,这里面也有不少利。
更别说如今向鞑子占领区贩私盐利润更高。
盐价降低了许多,盐税却提升了几倍。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木子蓝色的海上升明帝txt精校最快更新
第641章 水中银免费阅读.https://www.xfanjia.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