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伐之战中,大宋收复了江北和两淮大片土地,但是这里久经战乱,人口恢复缓慢。而朝廷需要大量的人口前去重新开垦土地和巩固边防,为此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除免除数年税赋外,还提供住房和耕牛,发放路资,以吸引江南人口前往,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谁都知道那边闲田很多,且低价便宜,起初有人担心那边靠近边界,时有战事发生,迟疑之下不敢迁居。但随着和议的签订及在冲突中宋军连番获胜,打消了众人的疑虑,据传江南一些地少人多的州县,许多家庭开始析户,举家前往江北和两淮地区,以期获得发展,但是规模尚小,不足以填补空缺。
为此朝廷也曾多次召开廷议,商讨如何迁民于江北的事情,可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有人提出强制迁民或这迁都的计划,但是被陛下否决了。毕竟是故土难离,江南也相对于江北要繁华许多,若是强行迁民必然会引发百姓恐慌,产生大量的逃户,更甚者会引发民变。
去岁陛下高价收购棉花的事情在有意无意的宣传下,已然传遍了江南,但是朝廷以江南不宜棉花生长为由,禁止在江南种植棉花,只能选择在江北和两淮地区种植。随之今年陛下降内旨命在江北的所有皇庄半数以上土地要种植棉花,并择扬州等地修建织坊。
皇家的种种动作表明种植棉花是有利可图之事,否则小皇帝不会投下重金,于是那些尚有余虑的人也纷纷前往江北和两淮考察,准备租种公田,或是举族前往。如今皇帝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就已经引起了江南士绅们的骚动,而一旦明年棉花丰收,并织出棉布,卖出了高价,定然会让更多的人群前往。
陈墩知道陛下对机巧之物有着令人惊叹的‘天赋’,不仅在帅府时期就造成了弩炮和龙船,从而帮助帅府军以少胜多,打下了琼州,建立了基业。而后皇帝又造出火枪、火炮,从而在战斗中无往不利,收复了江南,又打下了江北和两淮、川蜀。
今年远征军护航舰队的亮相又震惊了世人,那高大雄伟的战船上布满了火炮,配备了各式船帆的快船可以迎风航行。而护送的船队也满载着各式的货物前往西洋,这几年间谁都清楚海贸换回来的皆是真金白银,最早跟随皇家船队南下北上的小商队,三两年之间都已经暴富,成了身家几十万贯和上百万贯的大商。
这群跟着皇家发了财的人定然相信陛下的眼光,他种棉花一旦发了财,让棉布成为海贸的新产品,定然也会亦步亦趋的追随。他们有钱,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给出高于朝廷的优惠从江南招募人手前往江北,这样一来会带动更多的人移民江北,朝廷也顺理成章的化被动为主动。
让陈墩更为钦佩的是皇帝已经预见到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江北,而棉花比之丝帛的生产要简便的多,少了诸多的工序,且没有养蚕那么大的风险,产量也比较稳定。几年后,随着种植面积和方法的改良,定然会生产出大量的棉花。
不过棉花只是初级产品,要经过加工才能带来受益。而以现下的单门独户的生产和加工方式,是难以消化掉巨大的产量。如此陛下选择在江北建设织坊就可以将多余的棉花消耗掉,生产出成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那么陛下准备改良的织机在其中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模式的改变也会带来变革。
厂坊的集约生产方式不仅会节约人手,也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同样会吸引民间资本转而投入生产环节,产生带动人口的北流的动力,促进商业的发展,使产量进一步的增加。而这一切必然会使得棉价下降,也许真的会如陛下所言,十年八年之后,棉布的价格比之麻布还要便宜,从而解决了百姓穿暖的问题。
让百姓吃饱穿暖可以说是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历代圣贤的愿望,但历史上却没有几人能做到,而小皇帝若是能达成设想,必将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仁政。而从另一方面棉花种植的普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税收,降低普通百姓的负担,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
想到此,陈墩再看向小皇帝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敬仰,其在利用一件件看似十分寻常的事情改变着这个时代。通过改良火药,造成了威力巨大的火枪和火炮,引发军事的变革,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在琼州通过晒盐,让行朝摆脱了财政上的困顿,让盐价至今维持在低位,让百姓人人吃得起。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对于得偿所愿的陈墩匆匆告辞,赵昺并没有留意到其神态的变化,依然醉心于眼前的几架织机和纺车上。要说造船他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纺织机械完全是个门外汉,而现代化的加工机械早已淘汰了眼前这些玩意儿,只能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了。
不过赵昺知道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珍妮’纺车的手工机械,提高了纺纱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工业化发展。可这种划时代的发明也早就淹没在现代工业革命史中,他也忘记自己在哪门课本中看到过其图片,简单的了解了其工作的原理。xfanjia.com
在赵昺的记忆中“珍妮纺车”是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圈地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通过暴力将农民从土地赶走,强占农民分地和共有地,剥夺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身份自由的劳动力,海外的三角贸易提供了大量资本,同时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蓬勃发展的工厂手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拥有实际经验的熟练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这种纺纱机械也就是在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出现的。
为了提高产量,当时的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它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珍妮机”的样子是在一个框架的底部安上有若干绕满粗纱的线轴,框架上有若干个锭子。每一个线轴都用带子连在一个锭子上。在两个横条之间通过的锭子形成一根杆,杆在框架上前后滑动。纺纱工人把杆向后移动抽出粗纱,然后横条挤拢来把带子夹紧,同时杆向后移,转动轮子,轮子转动锭子。
待绞合到一定程度时,杆又向前移动,同时锭子慢慢转动,把纱线绕上。此时,纺纱工人拉动控制杆,控制杆压下一根铁丝,铁丝将线推到能被锭子绕起来的位置。珍妮纺纱机实际上就是将一个锭子变成了N个锭子。拉起走车上的压板使粗纱进一小段料,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就能将粗纱纺成细纱了。
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开启了工业化生产的进程。
至于纺车,赵昺能够改进的东西很少,他知道是一个叫做飞梭的东西能够提高纺织效率。这也是十八世纪早期英国的一个钟表匠发明的,而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这个飞梭是干什么用的呢?织布布面可以大大加宽。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所以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这导致棉纱供不上使用。
于是人们迫切要求发明一种机器,来提高纺纱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棉纱,可以说正是飞梭的出现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从而推动了珍妮织布机的发明。所以虽然不像珍妮织布机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但它为英国工业革命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但是让赵昺这个从前连织机和纺车为何物都知道的人,去凭一张记忆模糊的图片和仅知的一点原理凭空想象来造一台机器,这个难度实在太高了,因此只能先从现有的机器上搞明白原理,再从中寻找灵感进行改造……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顿时,”轰”的一声巨响从天堂花上爆发而出,巨大的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冲云霄。
不远处的天狐大妖皇只觉得一股惊天意志爆发,整个地狱花园都剧烈的颤抖起来,花朵开始迅速的枯萎,所有的气运,似乎都在朝着那道金色的光柱凝聚而去。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他脸色大变的同时也是不敢怠慢,摇身一晃,已经现出原形,化为一只身长超过百米的九尾天狐,每一根护卫更是都有着超过三百米的长度,九尾横空,遮天蔽日。散发出大量的气运注入地狱花园之中,稳定着位面。
地狱花园绝不能破碎,否则的话,对于天狐族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祖庭,天狐圣山。
原本已经收敛的金光骤然再次强烈起来,不仅如此,天狐圣山本体还散发出白色的光芒,但那白光却像是向内塌陷似的,朝着内部涌入。
一道金色光柱毫无预兆的冲天而起,瞬间冲向高空。
刚刚再次抵挡过一次雷劫的皇者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全都散开。而下一瞬,那金色光柱就已经冲入了劫云之中。
漆黑如墨的劫云瞬间被点亮,化为了暗金色的云朵,所有的紫色在这一刻竟是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巨大的金色雷霆。那仿佛充斥着整个位面怒火。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为您提供大神让你窝心的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快更新
第1510章 推动历史免费阅读.https://www.xfanjia.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